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淺談幼兒常見症狀的調養及保育

 


門診時常聽到家長問到:

『為什麼我們家妹妹老是流鼻水、咳嗽,感冒都不會好?』
『弟弟吃得很多,怎麼都不長肉,老是那麼瘦?』
『青菜、水果、開水都有吃了,可是每天都還是便秘?』
以上的問題可能是疾病造成,也可能是孩童的生活飲食習慣造成,今天我們就針對傳統醫學中幼兒的體質特性及生活起居飲食的調整來做個討論:
  • 感冒?過敏?
    超過7-10天,拖延數周甚至是數個月的鼻水噴嚏及咳嗽,伴隨鼻眼耳癢的症狀,大多已是過敏所造成,而過敏的發生有可能是過敏原所致,也有可能是反覆感冒之後所產生的敏感現象,中醫的觀點而言,小兒過敏與肺脾兩臟相關,肺氣虛弱則易受氣候、溫度及過敏原所影響,脾指腸胃消化系統,脾氣虛或脾氣滯則消化吸收受影響,營養吸收不良,免疫力低下、腸胃脹氣或便秘隨之而來。除了用藥調理之外,日常生活應注意衣著,不過熱不過寒,如古代醫書《養子十法》中提到: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等建議就是一種穿衣原則,再來持續進行體格鍛鍊運動,接受陽光日曬,呼吸新鮮空氣,依照四季氣候變化避寒暑,飲食忌生冷寒涼,皆可加強肺脾兩臟功能,進而增強免疫力及抗敏能力。

  • 吃得太多?胃口不開?便秘?消化不良?
    幼兒腸胃消化功能未趨完善,要注重飲食節度,由於現代飲食習慣西化,飲食過於偏食,高熱量、高油脂、烤炸辛辣重口味及加工食品等黏膩難消化的飲食增加許多,天然好消化食物減少,導致孩童腸胃積滯現象大增,若不是因發熱難化的飲食造成便秘,就是飲食積滯在腸胃造成胃納受阻、沒有食欲而面黃肌瘦;再者現在民眾網路資訊發達,常常於文章中得知食補藥補的資訊,但不經辨證,不了解幼兒體質的虛實不同,常常通用藥方或食材長期進補,不僅對孩童無益更可能有害,日久反而造成幼兒消瘦及抵抗力低下。所以自小要培養不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飲食習慣,家長準備餐點也盡量以天然營養好消化且具有一定色香味的食物,定時不超量,讓幼兒從食物中獲得健康。再者家長們也要有所堅持,幫助孩子改變飲食偏嗜,並且讓孩童有適度的肢體運動,以助腸胃的蠕動,增加消化代謝。


中醫對幼兒的保育大致分成幾點:注意溫度的變化與衣著、宜適度的戶外運動、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並且均衡營養、進補宜慎重、宜保持精神安靜心情愉快,最後重點當然是有疑問就需要找專業醫師診斷評估,讓養育之路更順利輕鬆。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中醫治皮膚病

  

                             皮膚病的原理其實很簡單



宏昌中醫-朱常維醫師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而皮膚就像是一個半透膜,上面佈滿毛細孔跟汗腺(以下簡稱毛孔),這些毛孔會透過排汗的方式,把皮膚底下的人體代謝物排出去,如果這些毛孔的功能正常,每次排汗都能完全把代謝物排出去,這樣的話皮膚就會很健康,不會長一些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之類的東西。而如果毛孔的功能不正常,皮膚下的代謝物沒有每次都被正常的排出去,那這些滯留的代謝物,就會變成髒東西,會堆積在皮膚底層,進而造成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甚至是疔瘡之類的皮膚疾病

    所以說,治療皮膚病,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讓這些皮膚毛孔的功能恢復正常,讓它正常的把髒東西排出去,這樣皮膚的問題就會逐漸改善。


    現代人皮膚的毛孔之所以功能不正常,大部份跟濕氣太重有關,當人體濕氣太重時,這些濕氣會累積在皮膚的下層,阻礙人體代謝物的排出。這時候用中藥把皮下的濕氣去除,皮體的排汗功能就會恢復,皮膚病就會慢慢變好。


    許多皮膚病患者通常都有個經驗,就是看西醫抹西藥很難完全痊癒,這是因為西藥的功能通常是抑制發炎反應,而這個「抑制發炎」基本是就是把那些人體代謝物壓到皮膚的更底層,所以短期內好了,但時間拖久,皮膚病又會復發。所以治療皮膚病,還是要回到人體的其本生理功能,就是要讓毛孔的排汗功能通暢,這樣才能完全根治。


    不過,雖然皮膚病的原理很簡單,但治療起來,卻是需要蠻多耐心,因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要把那些經年累月,蓄積在皮膚底下的髒東西排出去,需要花上不少時間,特別是許多人的皮膚病都病程已久,髒東西都累積很多,這時候,治療的時間通常需要以月來計算,期間也需要配合忌口,避免吃下一些讓皮體問題加重的食物,例如:燒烤辣炸、冰品、芒果、奶製品、加工食品……等等,這樣才能增加痊癒的速度。

除了吃藥忌口之外,也可以多運動流汗,增加毛孔排出髒東西的頻率及速度,如此也可以讓皮膚病更快好起來。另外也要避免熬夜,時常熬夜的人身體會累積代謝不掉的火氣,久了之後身體變成易發炎體質,只要有發炎,皮膚病的部位就會更癢,就會更想抓,傷口更多,皮膚更不容易痊癒。


現今社會有相當多人有皮膚問題,冷氣吹多不流汗,飲食不忌口,時常熬夜火氣旺,都是造成皮膚不容易痊癒的原因。所以除了吃藥之外,也要多與醫生討論該如何調整生活作息,讓皮膚快快痊癒!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千變萬化的頭痛:中醫看頭痛

 27歲的張小姐,長時間久坐辦公的上班族,下班後經常使用3C產品,常常不定時覺得後頭疼痛,延伸至頸肩背部,難以緩解,甚至影響睡眠,遇到月經前後,還會有太陽穴處頭痛,甚感煩惱!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頭痛的經驗,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以十萬人口來講,一年大概有七至八萬人有過頭痛的經驗,西醫認為頭痛和生活壓力、神經緊張、生理週期、血液循環等因素有關;從中醫角度來分類,頭痛可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型。


🔅外感頭痛主要由於天氣變化,遭受風邪入侵,可分為風寒、風熱、風濕等類型,此類痛感來得快又急,頭痛類型以頭頸部緊痛、脹痛、悶痛等為主,也可能和外感日久未治癒,延伸成的慢性鼻竇發炎有關,此種疼痛則會蔓延至眼眶、顴骨及腦內疼痛,外感頭痛的治法以袪邪為主。


🔅內傷頭痛則多與身體五臟六腑運化失常有關,可分為肝陽上亢、腎經虧虛、脾胃虛弱、瘀血疼痛,發病較慢,病情緩和,發作時有時無,治療以體質調理為主。針對不同證型分別給予平肝潛陽、滋腎涵水、補養氣血、化瘀消痛等方法。


頭部為十二經絡匯集之處,五臟六腑的氣血經脈皆匯聚於頭部,我們也可以依照頭痛部位來做頭部穴位按摩,刺激經絡,改善皮下循環,緩解頭痛:

後頸頭痛:頭痛集中在後頭、頸部及部分肩膀,大多和姿勢不良造成頭肩頸至脊椎肌肉過度緊繃有關,例如低頭滑手機、使用電腦平板姿勢不正確,或者冷氣風扇直吹造成,我們可以按摩「百會」、「風池」及「大椎」旁來舒緩,搭配熱敷效果更佳。

側頭的頭痛:頭痛部位在於太陽穴、耳上顳側、咀嚼肌處或者伴隨有耳朵悶塞感,此種頭痛大多和壓力、情緒變化有關,而女性的側頭頭痛則可能和月經週期的荷爾蒙變化有關;穴道按摩則以「翳風」、「率谷」、「太陽穴」及「頰車」,可以有效放鬆緊繃的顳顎肌及咀嚼肌群而止痛。

顏面部的頭痛:包括眼眶周圍、顴骨、前額頭痛,這種頭痛很常跟感冒及鼻竇發炎有關,此時可以按摩「攢竹」、「巨髎」、「合谷」等穴位按摩,可以增加局部循環,緩解因鼻咽部發炎導致的腫脹。

導致「頭痛」的原因相當多,排除外傷及腦部實質病變,還需要醫師細細診察,找出頭痛的原因,千萬不要一昧使用止痛藥物止痛哦!頭痛的治療,除了醫師詳細診脈,處方用藥之外,還可以搭配針灸治療,並且遵循醫囑,調整生活習慣(例如:避免冷氣直吹,冰涼冷飲....),才能讓討厭的頭痛快快退散哦!

歇業公告

  親愛的患者: 感謝您長期以來的支持&愛護, 租約到期,診所營業至5/31(二) 祝大家健康,珍重再見!! 梁綺芬院長將至健祐中醫 (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173號) 擔任院長,繼續服務大家! #永吉中醫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326巷26號(旁) ☎️02-27670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