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維醫師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預防失智一定要大便通順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頭暈目眩-眩暈
永吉中醫-梁綺芬院長
近日門診眩暈患者增加,輕者頭暈,重者天旋地轉、步履不穩,甚至伴隨噁心嘔吐,在季節交替及氣候變化時,這種和內耳神經、前庭系統跟自律神經問題引起的眩暈特別容易出現。
在台灣眩暈的盛行率就將近 3% ,若以台灣人口來換算,表示 69 萬人有眩暈的症狀,且復發率可高達 3 成。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緊張、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血壓變化問題及藥物副作用等;而有眼震跟走路困難的暈眩,代表掌管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前庭神經、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而在中醫理論上,眩暈主要跟肝膽、脾胃及腎系統相關:
1、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多在過度疲勞及情緒波動後出現,通常會呈現血壓的上升、頭脹耳鳴、口苦口乾等症狀,中醫治療上以平肝熄風、瀉肝清熱為主,此種眩暈本質上多帶有肝血虛的問題,在主症消失後,仍需酌以滋補肝血以穩定療效。穴道按摩可以按壓百會、翳風、太衝等穴,需配合休息跟心情調適以修身養性。
2、痰濕中阻:眩暈時作,頭痛如蒙,伴隨噁心反胃嘔吐,胸悶痰多,飲食減少,中醫以化濕袪痰止眩為主,其後輔以健脾補氣收功。穴道按摩以百會、合谷、足三里等穴,飲食上需忌口生冷、高油脂及過鹹飲食以避免痰濕內聚。
3、氣血虧虛:頭暈平日即作,暈時常有目黑症狀,臉色淡白,唇甲色淡,伴有心悸體弱,倦怠明顯,食慾不振,中醫治療以補養氣血止暈。穴道按摩以百會、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胃俞等穴;此種病患多有腸胃虛弱、吸收不良的本質,或者飲食營養不良及偏食,所以生活上需配合營養均衡攝取跟體格鍛鍊,以加強療效。
4、腎精不足:除了眩暈之外,還有健忘,耳鳴,腰膝不適,水腫水氣過盛的徵象,治法以補腎利濕止眩為主。穴道按摩以腎俞、太溪、耳門、聽宮、聽會等穴,由於與腎系統相關的眩暈病情持續已久,在治療上需盡量鼓勵病患體質鍛鍊。
頭暈或眩暈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發生的症狀,多數狀況下,我們可以透過上述提到的治療方法來減少頭暈對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暈眩症除了接受中醫處方治療外,生活作息也維持要正常,保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吸菸、喝酒、咖啡等具刺激性活動都應禁止。飲食方面太鹹、太甜的食物都要避免。此外,工作壓力也是造成眩暈的主因之一,建議適度的休息,避免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若有短時間內無法緩解的眩暈,還是需要就醫求診,以釐清病因,避免症狀惡化!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淺談胃食道逆流疾病
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 簡稱GERD),主要是由於胃或十二指腸中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下端所引發的症狀,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食道黏膜組織損害,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近來的研究指出在高所得國家中約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年人飽受此疾病困擾。典型的GERD症狀有噯氣、溢酸、腹脹、火燒心(胸口灼熱感、胸痛),甚至會引發咽炎、咽喉異物哽阻感、咳嗽、聲音沙啞等。患者經常在大吃大喝後、平躺及彎腰時症狀會更加明顯。此疾病常見的主要原因包括了下食道括約肌(賁門)關閉不良、胃酸分泌過多、胃排空時間長等。西醫在治療上常採用的治療藥物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但由於PPI除了抑制胃酸外,同時也會促進胃泌素(gastrin)之分泌並藉此改變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相。因此近年來有許多臨床研究廣泛地討論PPI與胃腺癌及神經內分泌細胞瘤之間的相關性(目前於統計學上仍未定論)。
中醫根據GERD 臨床主要表現可歸類為泛酸、呃逆、梅核氣、胃脘痛、痞證等症狀、疾病範疇。國人的GERD表現有相當比例沒有出現電視廣告中提到的胸口灼熱症狀(火燒心), 反而較常見為容易”嗝氣”或"溢酸”情形,或是在胃內視鏡檢查時意外發現有逆流性食道炎的情形。患者常有三餐不定時、飲食不節、吃宵夜、壓力大、個性急、易緊張、易怒等生活習慣。中醫與西醫針對疾病的辨別與治療方式不同,中醫的治療須依據患者個人的生活史、疾病症狀表現、體質判別,經由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之後做出診斷,再給予符合個別患者的相對應治療。因此不建議患者自行服用坊間常使用於改善GERD症狀的中藥物,以免延誤治療時機。且若服用的藥物與患者體質證型不相符,也會因不當服用藥物而引來得不償失的副作用。
關於中醫針灸治療GERD也有許多病例報告有不錯的療效。例如肝鬱氣滯導致脾胃升降失常而引發的咽喉異物感,可使用行氣解鬱、化痰降逆的藥物(如半夏厚朴湯、越鞠丸)處理,還可以搭配針刺十二正經中的肺經、腎經、肝經循行穴位(列缺、照海、太衝等)來加強治療效果。此外,也可透過針刺來鬆解局部筋膜,來改善經筋病變所造成的臟腑經絡氣血壅滯。
除了藥物及針灸介入治療之外,衛教患者日常生活作息的調整也是疾病治療中極為重要的環節。首先建議有抽菸、喝酒習慣的患者需審慎考慮戒除,過於肥胖的患者透過適度減重也可改善GERD症狀。另外飲食方面須保持細嚼慢嚥習慣、不暴飲暴食、減少刺激性食物(烤、炸、辣)、減少冰涼飲(尤其是胃寒的患者)、減少甜食等。作息方面也須保持充足的睡眠,並可學習透過適當的深呼吸、規律運動、伸展緊繃的肌群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絕大多數GERD患者可透過中醫治療再加上本身生活作息的調整,而能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歇業公告
親愛的患者: 感謝您長期以來的支持&愛護, 租約到期,診所營業至5/31(二) 祝大家健康,珍重再見!! 梁綺芬院長將至健祐中醫 (新北市永和區竹林路173號) 擔任院長,繼續服務大家! #永吉中醫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326巷26號(旁) ☎️02-27670366 🌏...

-
「足三里、合谷、內關」為中醫養生之三大要穴。 對這三個穴位進行按壓推揉,具有疏通經絡,活絡全身氣血的功效。 穴位按摩方法為: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別按壓推揉「足三里、合谷、內關」(位置如圖所示),穴位有酸、脹、微痛的感覺, 每穴每次大約按壓3-5分鐘,每分鐘按壓推揉15~20...
-
梁綺芬 院長 永吉中醫特別邀請 梁綺芬醫師 擔任本院院長。 梁綺芬院長擁有中醫臨床10多年的豐富經驗, 專精在 婦科 兒科 內科的治療!! 尤其對於 婦女孕產調理,更年期障礙,兒童成長轉骨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治療經驗!
-
在中醫門診中,鄭醫師常常可以看到 「三高症」 (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 的患者,當然有一些朋友只有其中一項或兩項,但是這些人,鄭醫師都要提醒他們關於「代謝症候群」的常識。 為何「代謝症候群」逐漸增多? 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整個社會生活型態、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飲食習慣趨向肉食、高...